top of page

「讀了新聞系才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一位香港學生的真情告白

Updated: Dec 9, 2018


「本來以為新聞系會讓我學到自己想要學的東西,但真正進來之後,發現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樣。」蕭咏詩如是說。這是一位對新聞專業充滿理想,不懈追求自我成長的香港女生。


培養看新聞的習慣會讓你的新聞更有內容和依據


「我平時一有空就會看新聞,這是新聞人必須養成的習慣。」蕭咏詩一來的開場白就講述對新聞專業的要求,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需要的。「我不會只看某類新聞,而是什麼都看,範圍包括台灣、大陸、香港和國際,不管是不是讀新聞系,我認為每天看新聞是必須的,它讓你知道世界正發生什麼,以至於你不會和這個社會脫軌。」


兩次交換 年紀不同 想法與目的也不盡相同


蕭咏詩準備在大四下學期去波蘭交換,但這並非是她第一次做交換生,在大二的時候,就曾去過武漢交換。但她表示,大二的時候可能心態沒有太較真,所以去交換其實就是抱持著看看當地風土人情、體驗中國高教的心態。但這次去波蘭,她想要以學習為主要任務,除了增強自己的英文水平,也希望透過體驗西方教育,擴展自己的視野。


勇往直前尋找公義


做報告的時候曾經和同學發生衝突,同學在社交網站上公開表達對她的不滿,蕭咏詩當下就選擇了直接跟她正面交鋒。事後,身邊一些同學都知道了她強悍的性格。筆者以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新聞,遇到不公不義的事,選擇啞忍只會讓情況變本加厲,勇往直前,尋找公義才是新聞人該有的態度。


新聞系所教給學生的東西不是她所期望的


「還記得之所以想要讀新聞,是因為那年正值香港雨傘運動,看到自己生活的社會發生一些不該出現在民主社會的事情,真的很難受,總覺得自己能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然而,真正踏入了新聞系,學校只教會了她怎麼產製新聞、採訪寫作等技巧,或者說實務上的知識,但卻欠缺了構解社會制度和現象的知識。


她認為,新聞系對訓練學生批判性思考有所不足,而這正正是新聞系學生最需要的能力。為了補充這方面的不足,蕭咏詩計劃在大學僅餘的時間,提高自我學習能力。


記者/黃嬌嬌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