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1月24日的九合一大選中,國民黨提出「反核食」公投,內容為「是否同意政府維持禁止開放日本福島311核災相關地區,包括福島與周遭4縣市(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地區農產品及食品進口?」,獲得779萬票贊成、223萬票反對的壓倒性支持。說明在台灣人心目中,對於「核食」的憂慮很深。但是,食用核食是否真的會對人體造成如此大的、不可逆轉的傷害呢?核食到底有沒有被汙名化呢?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曾經進行過一項「受輻射影響食品之人體健康風險評估」,按照在歐盟、美國、日本流通的食品中來模擬,得出在每一個年齡段,台灣人因為食用日本核災縣市食品而增加攝取的輻射量,都比「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建議的一年輻射安全值要低。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姜至剛認為,要檢視食物輻射性是否對人體造成傷害要考慮是何種危險物質,危險物質的特性和暴露量。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規定,一般人一年不應接受超過1毫西弗(1 mSv/ yr)的非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值。
而根據台大毒理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生陳元孝用日本公布的檢測數據來估算,針對核災相關地區的6大食物,以食物輻射「最大值」作基準來計算,包括小孩、青少年、老年人每一個元素的攝入都沒有超過安全劑量。
對於核食標準是否比日本寬鬆,衛福部回應指,台灣並沒有比日本寬鬆,相反,台灣食品輻射污染容許量的標準,在國際間屬於較嚴格標準。
目前,全球各國都基於科學標準,放寬對日本核災相關地區食品的進口限制。僅剩台灣與中國大陸全面禁止核食進口,但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承諾日本,會放寬對日本核食進口。
撰寫/陳丹
參考資料:
Commentaires